医疗服务提升年·冷水滩区医共体建设|医共体改革“加速度” 托起群众优医梦
“在家门口卫生院检查,三医院专家马上诊断,看病太方便啦!”永州市冷水滩牛角坝村民李女士的话语,是冷水滩区医共体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。今年以来,冷水滩区以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,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。这一改革如强劲引擎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从“病有所医”到“病有优医”的跨越。
数据是改革成效的有力见证。2025年1 - 4月,冷水滩区医共体基层单位向上转诊571人次,住院379人,住院占比66% ,较去年同期转诊量增长22%、住院率提升20%。4月单月转诊167人、住院112人,创历史新高。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:“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紧密协作,看病不用折腾,能及时得到专业治疗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“龙头”,构建“专家直联、快速响应、慢病专管”三联动机制。学科骨干入驻转诊群,实时响应基层需求;快速响应专班5分钟内处理转诊;慢性病绿色通道让患者满意度达98% 。远程会诊、骨干驻点等举措,推动“基层首诊—双向转诊—急慢分治”模式落地,患者就医成本降低30%。普利桥卫生院负责人称:“现在转诊像按了快进键。”基层医生小李也说:“以前遇疑难病没底,现在专家在线指导,诊疗有底气。”
5月5日12时10分,62岁的蒋先生在岚角山卫生院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。卫生院迅速上传心电图,市三医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导管室团队待命,专人接应。12时45分患者抵达后突发室颤,医护团队2分钟完成电除颤及心肺复苏,成功开通闭塞血管。心血管内科专家复盘强调:医共体协同机制保障各环节无缝衔接,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。
未来,冷水滩区将开展“科室包联基层”行动,对11家卫生院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“定制化”帮扶,推进人才扎根、专科孵化、智慧医疗工程,构建“小病基层治、大病医院医、康复回社区”的全链条服务体系。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集团发力”,冷水滩区医共体建设正不断织密“健康守护网”,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。
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、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、更改或建立镜像!
投稿邮箱:新闻报料 监督反馈电话: 广告招商:常年法律顾问:湖南(人和人)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
永州新闻网-医疗服务提升年·冷水滩区医共体建设|医共体改革“加速度” 托起群众优医梦
医疗服务提升年·冷水滩区医共体建设|医共体改革“加速度” 托起群众优医梦
“在家门口卫生院检查,三医院专家马上诊断,看病太方便啦!”永州市冷水滩牛角坝村民李女士的话语,是冷水滩区医共体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。今年以来,冷水滩区以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,全力推进医共体建设。这一改革如强劲引擎,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,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从“病有所医”到“病有优医”的跨越。
数据是改革成效的有力见证。2025年1 - 4月,冷水滩区医共体基层单位向上转诊571人次,住院379人,住院占比66% ,较去年同期转诊量增长22%、住院率提升20%。4月单月转诊167人、住院112人,创历史新高。李先生对此深有体会:“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紧密协作,看病不用折腾,能及时得到专业治疗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
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“龙头”,构建“专家直联、快速响应、慢病专管”三联动机制。学科骨干入驻转诊群,实时响应基层需求;快速响应专班5分钟内处理转诊;慢性病绿色通道让患者满意度达98% 。远程会诊、骨干驻点等举措,推动“基层首诊—双向转诊—急慢分治”模式落地,患者就医成本降低30%。普利桥卫生院负责人称:“现在转诊像按了快进键。”基层医生小李也说:“以前遇疑难病没底,现在专家在线指导,诊疗有底气。”
5月5日12时10分,62岁的蒋先生在岚角山卫生院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。卫生院迅速上传心电图,市三医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导管室团队待命,专人接应。12时45分患者抵达后突发室颤,医护团队2分钟完成电除颤及心肺复苏,成功开通闭塞血管。心血管内科专家复盘强调:医共体协同机制保障各环节无缝衔接,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。
未来,冷水滩区将开展“科室包联基层”行动,对11家卫生院和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“定制化”帮扶,推进人才扎根、专科孵化、智慧医疗工程,构建“小病基层治、大病医院医、康复回社区”的全链条服务体系。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集团发力”,冷水滩区医共体建设正不断织密“健康守护网”,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。